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水利 >> 正文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和管理问题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硕士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4-20 11:12:35

  【摘 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1. 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工程性缺水严重。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5. 33亿立方米(不含客水) ,人均占有量为1745立方米,分别占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全省人均3200立方米的79%和55%,接近联合国确定的人均占有1700 立方米的警戒线。而我县现有水利工程供水总量为7769万立方米,开发利用程度仅为28. 6% ,大部份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2. 工程老化、年久失修, 效益衰减。我县共有各类水利工程640处, ,多数工程是上个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修建,经过40多年的运行,工程严重老化,带病运行,效益逐年衰减。

  3. 工程设施不配套,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我县共有各类干支渠总长1206km,已经作离渗处理的仅500多km,还有700余km急需进行防渗处理,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渗漏严重,水资源损失较大。灌溉效益不高。全县现有水利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2. 562万亩,保灌面积仅为9. 9万亩,产业结构调整面积10万余亩。

  4. 水利产业发展较慢,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仅为28. 6% (不含客水)。水上旅游业发展较慢。围绕库区开展的各种养殖业,受资金、技术及市场因素的影而形不成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亏损较为严重。

  5. 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石漠化呈上升趋势。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山地、丘陵、山间盆地交错分布,坡耕地比重大,受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日趋明显。加之财力较弱,水利执法力度不强,群众的水保意识不强,开砂采矿等对植被进行破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达318. 13 km2 ,占全县总面积的29. 57%。

  6. 农村人畜饮水仍然十分困难。“十五”期间,全县共计实施人畜饮水工程223处,解决了101725人的饮水困难,但是,受自然条件和资金等因素限制,多数地区饮用水质及水量达不到饮水安全标准,利用饮水安全工程已解决3万人的饮水问题,目前尚有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急需解决。

  7. 管理不善,工程难以发挥应有效益。由于大部分工程长期以来存在重建轻管现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工程蓄水运行和灌溉过程中强化管理力度不够,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益。

  8. 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体制不健全。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水利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部分群众对集资投劳兴修水利基础设施的认识不高,未能形成全方位多渠道投融资体制,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一定影响。

  9. 水利科技含量低,水资源浪费大。我县处于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坡耕地较多,相对高差较大,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科技含量低,灌面分散,不能建计量设施,加之灌溉技术相对落后,致使水资源浪费大。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92立方米,重复利用率仅为40%。

  上述困难和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步伐,为我县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 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

  3.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